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掌握李白《蜀道难》中的重要字词及诗句含义。
- 能够理解诗歌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理解。
- 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
- 理解诗歌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 把握诗人创作背景与作品思想感情之间的联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等;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蜀地风光的照片或者视频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有关四川地貌特征的短片或展示几张图片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提问:“大家觉得去四川旅行会遇到什么困难?”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蜀道难》。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在此过程中纠正发音错误并强调停顿节奏。
2. 再读课文:教师带领全班齐声朗读一遍,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气势磅礴的语言风格。
(三)深入研读
1. 字词解释:逐一讲解文中出现的新词语如“剑阁峥嵘而崔嵬”、“扪参历井仰胁息”等,并结合具体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2. 主题探讨: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 李白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你认为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查找更多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相关信息,并尝试模仿《蜀道难》的形式创作一首描写家乡风景的小诗。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并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题目;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