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一幅静谧的中秋夜景图。庭院中的地面被月光洒满,显得洁白如霜,而树上的乌鸦也已归巢栖息。这一句通过描写庭院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寂静与深邃。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清冷的氛围。“冷露”不仅点明了季节特征,更增添了环境的寒意;“无声”则突出了夜色的宁静,而“湿桂花”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节日气氛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气。
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从个人的感受转向普遍的情境,指出在这样一个明亮的月夜里,所有人都会仰头望向那轮圆月,表达出一种共通的情感体验。这不仅体现了中秋节时人们共同的习俗,也暗示了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的向往。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是用一个疑问句来结束全篇,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这里的“秋思”既包含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可能泛指所有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感。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总体而言,《十五夜望月》通过对中秋夜景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咏月怀人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人性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