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小童,性喜静思,常于村头老井旁独坐。此井年岁久远,井壁青苔斑驳,井水清澈见底。小童每日闲暇,便倚井而坐,仰望天空,心生奇想。
一日,小童对邻家兄长说道:“我每坐于此,见天不过井口大小,不知天之广阔。”兄长闻言大笑,曰:“汝何愚哉!天岂止井口般狭小?然汝身居井下,目光所及,自然有限。”
小童听后似有所悟,遂问:“然则如何能见天之全貌?”兄长答曰:“需登高望远,方知天地之广袤。”小童点头称是,自此每日攀山涉水,寻觅高处以览全景。
数月之后,小童已遍访群山,登临绝顶。举目四眺,但见云海翻腾,日月星辰皆在视野之中。方知先前所见,不过井底一隅,如今始得窥天之真容。
小童返村后,常与邻里讲述其经历,劝人勿拘泥于眼前,应勇于探索未知。众人闻之,皆叹服其智慧。
此故事告诫世人,不可因局限而自满,唯有开阔眼界,方能领略世间万象。若仅凭己见妄下断语,则难免贻笑大方矣。